4月14日下午,中国康复医学会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工作座谈会。学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彭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常务副秘书长钟铁军主持,副秘书长杜昆、青托博士生专项计划工作专家组、入选博士生及驻会机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培训部主任孟庆岩介绍了学会基本情况、博士生专项计划实施背景、学会托举工作推进情况和下一步托举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的工作。8位入选博士生依次汇报个人情况、研究方向和托举需求,专业涵盖康复医学、公共卫生、生物材料、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展现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跨学科创新能力。托举导师和特聘专家围绕“如何发挥学会平台优势、助力博士生成长”进行讨论,建议优先吸纳博士生加入学会相关分支机构,搭建多学科融合交流平台,促进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拓展学术视野;依托学会资源对接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参与产学研项目,促进成果转化落地等。
彭明强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博士生专项计划是中国科协首次实施的青年人才培养前移项目,学会承接的8名博士生是从全国上万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为了切实做好托举工作,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促进学术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强调以下三点:一是高站位认识。作为国家一级学会,需将专项计划与“健康中国”战略结合,通过培养青年人才,推动康复医学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学科融合上的突破。二是多维度支持。搭建资源平台,免费开放学会学术会议、期刊、专委会活动,支持参与国内外学术组织,推动“实验室—临床”双向转化。三是全过程管理。按照学会制定的博士生专项计划培养方案,博士生要珍惜培养机会,导师要强化指导,要求每月至少听取一次学术进展,建立“导师评价+学会考核+科协反馈”机制,确保培养实效。此外,要关注毕业博士生的跟踪服务,鼓励加入学会青年委员会,形成人才成长闭环。
本次座谈会既是见面会、启动会,也是工作推进会,标志着中国康复医学会博士生专项计划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未来,学会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学术指导+实践赋能+职业发展”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通过导师悉心指导、学会平台支撑,助力博士生在科研攻坚中提升能力,在跨学科融合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储备高素质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