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加。流感病毒阳性率正持续上升,几乎均为甲流,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随时可能“中招”。多地疾控紧急提醒,呼吁做好个人防护。 那么,究竟什么是甲流?它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本期科普与您一起了解甲流防治的知识。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 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4天。 典型症状: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 40 ℃ ,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适。 划重点: 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细菌性肺炎、心肌炎等。 甲流与普通感冒不同。普通感冒少有全身不适,多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体力、食欲多无明显变化,很少出现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 甲流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传播速度也更快,且甲流病毒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可能感染。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接触口鼻,也可能感染。 人员密集场所,病毒传播风险较高。 若出现疑似甲流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常通过鼻咽拭子检测确诊是否感染甲流。如确诊甲流,则给予相应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最佳,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可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奥司他韦胶囊适用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流感者,玛巴洛沙韦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流感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划重点: 并不是说发病在48小时内未接受流感治疗就没有效了,只是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要差些。高危人群超48小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依旧有益。 因此,要及早检查、及早就医、及早用药! 对症治疗: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多休息,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帮助恢复。 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快速康复。 均衡饮食,选择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蔬菜、水果等。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建议先进行轻度的活动,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预防二次感染: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1、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 2、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在流感季节来临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与孕产妇这类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3、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给他人。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在人员密集场所,更要注意通风换气。
作者:郭震(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