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 >> 2023年度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 |
王红星,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委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电生理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神经肌肉电生理诊断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康复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通讯编委、《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委等。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十四五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南京市高层次举荐人才。先后获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南京医科大学扬子江奖教金、东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谋划学科发展,强化人才培养
自2019年6月任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以来,围绕国家健康战略和学科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前瞻性的学科发展规划,王红星教授提出了“深入基层、立足全院、瞄准前沿”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带领科室团队经过4年努力,先后获批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特色科室孵化中心、江苏省“十四五”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技术),跻身国家级学科方阵。牵头创建“中大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覆盖苏、皖、鲁、赣、浙等省份的83家三级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中医院,并辐射全省近百家社区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三级康复服务提升。立足全院,建立早期康复诊疗一体化技术平台,覆盖全院临床科室,提高早期患者的康复介入率,加快临床科室早期患者康复。
王红星主任始终坚持人才是学科发展核心的理念,围绕“四维双体一中心”教学体系,依托大医科建设战略,加强医工结合、康复工程、大数据管理、体卫融合、智慧康复等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科室先后2人获批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获双创博士、1人获省托举人才、1人获批南京市高层次举荐人才;近10年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9名,博士后5人。团队近5年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自然基金、省重点研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开展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20余项目,科研经费累计2000余万元,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自2008年起,先后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委会秘书、副主委、候任主委,承担“中国康复治疗教育国家标准”制定、全国师资培训和教学指南编写等任务,推动了中国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
聚焦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
王红星教授积极响应“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的国家健康战略,紧紧围绕各类型运动障碍的重大康复需求和主要矛盾,2022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构建多模态健康数据监测技术体系和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和康复医学科技创新,突破了中西医康复深度融合的技术瓶颈。针对老年衰弱问题,2020年牵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立老年衰弱与肌少症神经电生理和肌骨超声评估的筛查标准,构建早期预警和康复干预机制和康复干预技术体系。瞄准精准康复目标,深耕神经电生理康复评定和治疗技术16年,建立了神经电生理多维度评估方法,为精准康复治疗策略制定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和客观手段。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4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份和省内15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心系基层医疗,公益康复服务
为了积极响应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国家卫生政策,作为江苏省卫健委和南京市卫健委两级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特色科室孵化中心负责人,近5年奔赴全省13个地市,实地调研超过100家社区医院,开展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200余次,培训和带教基层康复专业人员500余名,帮助20余家社区医院获得省级特色科室。近5年撰写康复科普文章数十篇,开展科普讲座活动近100次,多次走进学校、军营、企业、电视台、电台等开展健康科普讲座、老年衰弱筛查、脊柱侧弯筛查等。并赴井冈山革命老区、社区等开展康复义诊活动50余次。撰写科普文章在《江苏卫生保健》杂志发表。牵头主编国内首部《传染性相关肺炎和康复》专著,获批国家十四五重点规划图书。带领科室团队制作呼吸体操、科学运动的视频等科普作品,为居家隔离和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受江苏省卫健委多次委托进行新冠康复治疗科普讲座。主持江苏省科协“脑健康”的科普课题及调研课题各1项,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先进个人。